小儿鸡胸与遗传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有关,分先天性和后天性;有胸部前凸等表现,靠体格检查和X线诊断;轻度可康复训练或戴支具矫正;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时需手术,手术有指征和方式;婴幼儿期要保证营养等,学龄期要心理疏导等,需据具体情况选合适干预方式保障患儿健康生长发育。
一、病因与分类
小儿鸡胸多与遗传因素有关,若患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疾病也可能引发鸡胸。从分类上看,可分为先天性鸡胸和后天性鸡胸。先天性鸡胸可能是胸骨、肋骨发育异常所致;后天性鸡胸常因佝偻病等疾病导致胸廓发育畸形。不同病因和分类的鸡胸在治疗及预后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先天性鸡胸可能需要更早干预。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患儿胸部前凸,形如鸡胸脯,可能伴有呼吸急促、运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畸形可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影响肺部通气等。
诊断方法: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鸡胸畸形,同时结合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鸡胸的严重程度等情况。X线检查能清晰显示胸廓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准确诊断小儿鸡胸。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康复训练:对于轻度鸡胸患儿,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康复训练。例如让患儿进行深呼吸训练,每天定时进行,每次持续一定时间,通过深呼吸运动来促进胸廓的发育改善。但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且要根据患儿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
佩戴支具:在特定年龄段,可考虑佩戴胸廓支具进行矫正。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小、畸形程度较轻的患儿。佩戴支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并且要密切观察患儿佩戴后的反应,如皮肤是否有压迫损伤等情况,定期复查评估矫正效果。
四、手术干预情况
手术指征:当鸡胸畸形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如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一般畸形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如鸡胸指数(胸骨最凸点到椎体前缘距离与胸骨长度的比值等指标异常)时,医生会评估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胸骨沉降术、胸骨翻转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应人群,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在专业医疗机构,通过规范操作可降低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期患儿:此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家长要注意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保证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以预防因营养缺乏导致鸡胸加重。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胸廓发育情况,定期带患儿到儿科门诊随访。
学龄期患儿:学龄期患儿可能因鸡胸外观产生心理压力,家长和学校要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儿积极面对。在体育活动等方面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对胸部的过度冲击,根据患儿胸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总之,小儿鸡胸的处理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以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