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发生时首先要让患者冷静休息并拨打急救电话,若有专业人员在场会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和排除危及生命病因,后续就医要做心电图、血液、影像学等检查,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儿童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立即采取的初步措施
1.保持冷静与休息:急性胸痛发作时,首先要让患者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活动,就地休息,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因为紧张焦虑可能会加重胸痛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情绪稳定都有助于减轻心脏等器官的额外负担,比如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情绪波动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更大。
2.拨打急救电话:尽快拨打急救医疗服务电话,如我国的120,向调度员准确描述患者胸痛的大致情况,包括胸痛发生的时间、大致部位、疼痛的性质(如压榨性、刺痛等)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二、现场可能的评估与处理(若有专业人员在场)
1.初步生命体征评估:专业人员会首先评估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呼吸微弱或脉搏异常,可能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脉搏、呼吸频率与成人不同,若儿童出现急性胸痛,更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
2.排除常见危及生命的病因:会初步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可能有胸痛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肺栓塞可能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通过一些初步的判断手段来缩小病因范围。
三、后续就医及进一步检查
1.就医后的检查项目
心电图检查:这是初步筛查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发病早期心电图可能会有特异性改变,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心肌缺血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的解读需要结合其自身基础情况,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有差异。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的检测,通过血液指标来判断是否有心肌损伤,辅助诊断心肌梗死等疾病。不同性别在疾病发生的概率和表现上可能有差异,女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有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胸部CT、心脏超声等。胸部X线可以初步观察肺部、心脏等的形态;胸部CT有助于发现肺部病变如肺栓塞等;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性胸痛时更要谨慎对待,需及时、全面地进行检查评估,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进展。
2.女性患者:女性急性胸痛时,有时症状不典型,如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容易被忽视,所以女性患者出现胸痛时要提高警惕,详细向医生描述症状,以便医生全面考虑可能的病因。
3.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胸痛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要注意询问病史,如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等,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且检查过程中要做好安抚工作。
4.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冠心病、肺病史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时更要重视,因为原有疾病可能会使胸痛病情加重,要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提供既往病史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