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是双侧睾丸鞘膜腔内液体异常增多,病因有先天性、炎症、创伤等,临床表现因积液量而异,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诊断,治疗有观察等待和手术治疗,婴幼儿和成人情况各有特点。
病因
先天性因素: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可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睾丸鞘膜腔,从而引起双侧睾丸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例如,胎儿在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鞘状突应该闭合,如果没有正常闭合,就会为积液的形成创造条件。
炎症因素:双侧睾丸或附睾的炎症,如附睾炎、睾丸炎等,可引起鞘膜的分泌增加,同时炎症也可能影响鞘膜的吸收功能,导致液体在鞘膜腔内积聚。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炎症可由局部感染扩散或血行感染引起。
创伤因素:阴囊部位受到外伤,如撞击、手术损伤等,可导致鞘膜内出血,血液吸收过程中可能引起鞘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鞘膜的正常功能,引发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比如阴囊部位受到严重撞击后,可能会导致鞘膜内血管破裂出血,后续就可能出现鞘膜积液的情况。
临床表现
积液量较少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被发现。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可能在给孩子洗澡或更换衣物时偶然发现阴囊部位稍有肿大。
积液量较多时:可出现阴囊坠胀感、疼痛等不适。较大的鞘膜积液会使阴囊明显增大,外观上可看到阴囊呈球形或梨形,行走或劳动时可能会有牵拉感。如果是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阴囊不适而影响活动。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可观察阴囊的大小、形态,触诊时可感觉阴囊内有囊性肿物,质地多为柔软,有波动感。对于婴幼儿患者,医生会轻柔地触摸阴囊,判断积液的情况。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的重要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地看到睾丸周围鞘膜腔内的液体情况,明确积液的量以及睾丸、附睾等结构是否存在异常。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区分鞘膜积液与其他阴囊内病变,如睾丸肿瘤等。
治疗原则
观察等待:对于一些积液量较少、无症状且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有可能会自行吸收,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定期复查超声,了解积液的变化情况。因为婴幼儿的鞘状突有可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逐渐闭合,从而使积液自行吸收。
手术治疗:如果积液量较多,或者观察一段时间后积液没有自行吸收甚至逐渐增多,以及成人的双侧睾丸鞘膜积液,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方式是鞘膜翻转术等,通过手术将多余的鞘膜切除并翻转,以达到治疗鞘膜积液的目的。手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鞘膜积液的问题,缓解患者的症状。
特殊人群情况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在处理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时需要更加谨慎。对于观察等待的婴幼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剧烈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导致鞘膜积液增多。同时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复查,密切关注积液的变化情况。如果考虑手术治疗,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过程中要更加精细操作,减少对婴幼儿身体的影响。
成人:成人患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时,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如果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考虑治疗。同时,成人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并且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了解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