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期心悸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激素变化、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病理性因素有心脏疾病、甲状腺疾病、贫血等;高龄孕妇和有既往病史孕妇孕前期心悸需重视。生理性因素中激素变化在孕6-8周明显,精神心理因素可致交感神经兴奋,饮食运动不当也会引发;病理性因素里心脏疾病如先心病、心律失常,甲状腺疾病如甲亢,贫血等都会导致;高龄孕妇和有既往病史孕妇需更关注自身状况并定期产检。
一、生理性因素
(一)激素变化
孕前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例如,雌激素可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可能导致心悸。一般在孕6-8周时激素变化较为明显,部分孕妇可能在此阶段出现心悸症状。
(二)精神心理因素
孕前期女性往往会面临对怀孕的期待、担忧等多种复杂情绪。比如,过度紧张、焦虑、兴奋等精神心理状态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引起心率加快,出现心悸。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因研究而异)的孕前期女性因精神心理因素出现心悸。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如果孕前期摄入过多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引发心悸。一般每杯含100-200mg咖啡因的咖啡或浓茶,过量饮用就可能产生影响。
2.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或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身体供血需求,可能引起心悸。例如,原本缺乏运动的女性突然开始高强度的跑步运动,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脏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孕前期由于身体循环血量的改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出现心悸。这类疾病在孕前可能未被完全发现,孕前期身体的生理变化会凸显出心脏的问题。
2.心律失常:孕前期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窦性心动过速可因孕前期身体代谢增加等因素引起,而早搏可能与孕前期的内分泌变化、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会感觉心悸、心跳有停搏感等。
(二)甲状腺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从而导致心悸。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还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三)贫血
孕前期女性如果发生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了满足身体各器官的氧气需求,心脏会代偿性地加快跳动,进而出现心悸症状。常见的贫血原因包括缺铁性贫血,由于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年龄≥35岁)孕前期出现心悸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尤其是心脏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同时高龄孕妇发生心脏疾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这些都可能导致孕前期心悸的发生。高龄孕妇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包括心脏相关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二)有既往病史孕妇
对于有心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既往病史的孕妇,孕前期心悸更需要引起重视。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孕妇,孕前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和心脏评估,因为孕前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会使既往的心脏疾病复发或加重。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对心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