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眼睛不近视
影响不易近视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父母非近视子女近视概率低,儿童期遗传影响显著)、眼球结构因素(正常角膜曲率、正常或较短眼轴不易近视)、用眼习惯因素(适度用眼时间、良好用眼环境、正确用眼姿势有助于不近视)、饮食营养因素(均衡营养摄入及充足微量元素可维护眼睛健康降低近视风险)。
眼球结构因素
角膜曲率:正常的角膜曲率有助于维持眼睛的屈光平衡。如果角膜曲率在正常范围内,即既不过陡也不过平,就不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例如,角膜曲率半径在正常范围(约43D-45D)时,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保持清晰的视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角膜曲率在生长发育阶段相对稳定,但如果受到某些特殊因素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过一般人群中保持正常角膜曲率的个体相对不易近视。
眼轴长度:眼轴过长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眼轴长度正常或较短的人则更不易近视。新生儿的眼轴较短,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但如果在发育过程中眼轴没有过度延长,保持在正常范围(成年人眼轴长度一般在23mm-24mm左右),就能够维持良好的屈光状态。青少年时期是眼轴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眼轴发育正常的个体,相对来说近视的风险较低。
用眼习惯因素
合理的用眼时间:日常能够保持适度的用眼时间,不过度用眼的人更不容易近视。例如,每天能够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在合理范围内,如小学生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2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左右,这样的用眼习惯有助于眼睛的调节功能保持正常,避免眼睛过度疲劳进而引发近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用眼时间的合理标准不同,成年人也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用眼1-2小时就适当休息、放松眼睛。
良好的用眼环境:处于光线适宜、无眩光等良好用眼环境中的人也不易近视。例如,阅读或学习时,光线应该从左侧或左前方照射,避免直射眼睛产生眩光,同时光线强度要适中,一般在500-1000勒克斯之间比较合适。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用眼环境有助于保护眼睛发育,减少近视发生风险;成年人在工作学习中营造良好用眼环境同样重要,能有效维持眼睛的正常屈光状态。
正确的用眼姿势: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如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cm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等,也对维持不近视状态有帮助。正确的用眼姿势可以保证眼睛的调节、集合等功能协调工作,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眼睛疲劳和屈光异常。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儿童时期养成良好习惯对眼睛发育至关重要,成年人长期保持正确姿势也能预防近视的发生或发展。
饮食营养因素
均衡的营养摄入: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营养物质的饮食,有助于维护眼睛的健康,降低近视发生风险。例如,维生素A对视网膜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能够预防夜盲症等眼部疾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胡萝卜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晶状体等结构,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对眼睛的光保护等功能有重要意义,绿色蔬菜中含有较多的叶黄素等。不同年龄阶段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略有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来支持眼睛的正常发育;成年人也需要通过均衡饮食维持眼睛的良好状态,预防近视等眼部问题。
充足的微量元素:像锌、硒等微量元素对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影响。锌参与眼睛内多种酶的合成和代谢,硒具有抗氧化等作用保护眼睛组织。例如,瘦肉、海鲜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坚果等食物富含硒,合理摄入这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眼睛的健康状态,降低近视发生几率。不同年龄段人群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儿童可以通过食用瘦肉粥、虾仁等获取锌和硒,成年人则可以通过食用贝类海鲜、巴西坚果等进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