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气胸需重视急救、后续治疗、预防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要紧急封闭伤口、抽气减压;后续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预防感染、处理合并伤;预防要加强劳动、交通、运动防护;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加强监管,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及并发症,孕妇要兼顾胎儿安全。
一、开放性气胸的急救处理要点
1.紧急封闭伤口:立即用无菌敷料如凡士林纱布、清洁布类等封闭胸壁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阻止气体继续进出胸腔。因为开放性气胸时,外界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腔,导致纵隔扑动和移位,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封闭伤口能有效阻断这一不良过程。例如,现场急救时可迅速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并包扎固定。
2.抽气减压:在紧急封闭伤口后,若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通过抽出胸腔内的积气,减轻对肺组织的压迫,改善呼吸功能。一般选用较粗的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行穿刺抽气。
二、开放性气胸的后续治疗要点
1.胸腔闭式引流: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进一步排出胸腔内的气体、液体,促进肺复张。通常引流管放置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通过闭式引流可以观察胸腔内气体排出情况,当肺复张良好且漏气停止一段时间后可考虑拔管。研究表明,规范的胸腔闭式引流能有效促进开放性气胸患者的胸腔恢复正常状态。
2.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预防伤口及胸腔感染。由于开放性气胸的伤口与外界相通,容易引入细菌,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如头孢菌素类等,以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
3.处理合并伤: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肋骨骨折、肺部损伤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对于合并的肋骨骨折,若骨折端移位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固定等处理;对于肺部严重损伤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等治疗措施。
三、开放性气胸的预防要点
1.加强劳动保护:在高危工作环境中,如建筑工地、矿山作业等,工人应严格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胸甲等,防止胸部受到外伤,从而降低开放性气胸的发生风险。例如,建筑工地的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或搬运重物等操作时,佩戴防护胸甲可以有效减少胸部受伤的几率。
2.交通安全教育:在交通出行中,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都应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等。车辆行驶过程中要避免发生碰撞等事故,减少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胸部外伤,进而预防开放性气胸。比如,汽车驾驶员应规范使用安全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能有效保护胸部免受伤害。
3.运动防护:进行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时,要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例如,进行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时,要佩戴护胸等装备,防止胸部被撞击而发生开放性气胸。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在玩耍或活动时更容易发生意外导致胸部受伤引发开放性气胸。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儿童的监管,避免儿童接触危险物品和进行危险的活动。在儿童发生胸部外伤后要及时送医,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早期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例如,儿童在攀爬高处时不慎跌落导致胸部受伤,要迅速评估伤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生开放性气胸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老年人发生开放性气胸后,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老年人造成额外的损伤。
3.孕妇:孕妇发生开放性气胸时,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在急救处理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方法,在进行治疗和用药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种类,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