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成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禀赋不足涉及年龄(如早产儿易先天肺脏发育不完善致肺气虚)和性别(先天肺脏功能弱者无论男女易有肺气虚潜在风险);后天因素有生活方式(起居不节、饮食不调、过度劳累损伤肺气)、疾病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耗伤肺气)及年龄增长致肺脏功能衰退出现肺气虚。
一、先天禀赋不足
年龄因素:新生儿若存在先天肺脏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可能导致肺气虚。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状况会影响出生后肺的功能基础,若母体在孕期体质较弱,或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可能使胎儿肺脏先天储备不足,出生后易出现肺气虚的表现。例如,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更易因先天肺脏发育不够成熟而存在肺气虚倾向,这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早产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较短,肺组织等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全达到成熟状态,出生后肺的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肺气虚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易反复感冒等。
性别因素:从先天角度看,性别本身并非直接导致肺气虚的关键因素,但可能因个体先天体质差异而有不同表现。一般来说,先天禀赋决定了个体肺脏的基础状态,若先天肺脏功能较弱,无论男女都可能存在肺气虚的潜在风险,只是在后天的表现和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二、后天因素影响
生活方式
起居不节: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会使肺脏易受外邪侵袭。例如,在寒冷潮湿地区生活的人群,肺脏经常受到寒湿之邪的侵扰,影响肺的正常功能。长期熬夜也会损伤肺气,因为夜间是人体气血阴阳修复和调理的重要时段,熬夜会打乱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影响肺脏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维护。比如,经常熬夜的人,第二天可能会出现气短、乏力等肺气虚的表现,长期下去会导致肺气虚状况逐渐加重。
饮食不调: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进而影响肺气的生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生成不足,肺脏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导致肺气虚。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冷饮的人群,脾胃阳气易受损,运化功能失常,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从而使肺脏缺乏营养物质的供应,逐渐出现肺气虚的症状,如咳嗽无力、气短等。
过度劳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度会耗伤肺气。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肺气易被耗散;长期用脑过度的人群,也会间接影响肺气的功能。比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工人,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肺气不断被耗损,容易出现气短、自汗等肺气虚的表现;长期伏案工作、用脑过度的白领,也可能因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肺气不足,出现容易疲劳、呼吸浅短等肺气虚相关症状。
疾病影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会导致肺气耗散。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长期存在炎症,反复咳嗽、咳痰,影响肺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肺气不断被耗伤,逐渐出现肺气虚的情况,表现为气短、活动后气喘加重等。这些疾病会破坏肺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肺的宣发肃降等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肺气虚。
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像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会使人体正气逐渐耗损,累及肺气。例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会消耗人体大量气血津液,肺脏得不到充足的滋养,易出现肺气虚;慢性肾炎患者长期患病,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也会影响肺气的生成和功能,导致肺气虚的发生,出现乏力、容易感冒等肺气虚相关症状。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肺脏也不例外。老年人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发生变化,肺组织弹性降低,呼吸肌力量减弱,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肺气虚。例如,老年人常出现呼吸浅快、活动后气短等表现,这与肺气虚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肺气虚的情况会逐渐明显,且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出现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情况,进一步加重肺气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