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的引发因素包括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如脊柱病变相关的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或脱位,胸廓病变相关的胸膜炎、肋骨病变)、病毒感染因素(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因素(如神经本身的病变、代谢紊乱等因素,包括神经炎症、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等)
一、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
1.脊柱病变相关
椎间盘突出:当脊柱的椎间盘发生退变、劳损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突出。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神经传导,进而波及到肋间神经。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脊柱的神经分布与肋间神经有一定关联,突出的椎间盘会对周围神经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干扰神经的正常功能,引发肋间神经痛。这种情况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等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他们脊柱承受的压力和劳损风险较高。
脊柱骨折或脱位:外伤等因素导致脊柱骨折或脱位时,骨折端或脱位的椎体可能会直接压迫或损伤肋间神经。比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外伤事件中,脊柱受到猛烈撞击,骨折断端可能会刺激或压迫附近的肋间神经,引起疼痛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但青少年和青壮年由于活动度大、外伤风险相对较高,发生脊柱骨折或脱位导致肋间神经痛的情况也较多见。
2.胸廓病变相关
胸膜炎:胸膜炎是胸膜的炎症性疾病,多种原因可引起,如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胸膜)、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刺激胸膜时,可能会累及周围的肋间神经,导致肋间神经痛。例如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杆菌感染胸膜后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刺激肋间神经,使得患者出现肋间部位的疼痛。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发生胸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进而更易出现因胸膜炎导致的肋间神经痛。
肋骨病变:肋骨的外伤、肿瘤等病变也可能影响肋间神经。肋骨骨折后,断端可能会刺激肋间神经,引起疼痛;肋骨肿瘤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或侵犯肋间神经,导致肋间神经痛。老年人由于骨骼质量下降,肋骨骨折的风险相对增加,而肿瘤性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肿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不同年龄段都需要关注肋骨病变对肋间神经的影响。
二、病毒感染因素
1.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过度劳累等情况,病毒可再次激活,沿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此时,受累神经分布区域会出现疼痛,其中就包括肋间神经分布区域,表现为肋间神经痛。儿童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表现为水痘,成年后病毒潜伏,免疫力低下时复发为带状疱疹。对于儿童来说,在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随着年龄增长和免疫力变化可能复发;而成年人在免疫力降低时更易发生带状疱疹相关的肋间神经痛。
三、其他因素
1.神经本身的病变
神经炎症:除了上述病毒感染相关的神经炎症外,一些非感染性的神经炎症也可能导致肋间神经痛。例如,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的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相对更易患上此类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相关的肋间神经痛。
2.代谢紊乱等因素
营养缺乏:某些维生素缺乏可能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肋间神经痛。例如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对于神经髓鞘的合成等有重要作用,缺乏时可能引起神经病变,出现包括肋间神经痛在内的神经症状。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等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增加发生因营养缺乏导致肋间神经痛的风险。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可能与肋间神经痛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病变,其中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肋间神经作为周围神经的一部分,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肋间神经痛。糖尿病患者的发病风险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等因素相关,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易患糖尿病,进而出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的肋间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