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症状多样。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发作诱因与季节、精神、饮食等有关;还有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进食后缓解,疼痛部位在上腹部偏右,胃溃疡多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疼痛,12小时后缓解,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其他症状有消化不良症状如反酸、嗳气等;出血症状,依出血量不同表现不同;穿孔时突发剧烈腹痛及腹膜炎体征;幽门梗阻导致反复呕吐含宿食的大量胃内容物。此外,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相关病史者症状及注意事项各有特点,老人症状不典型,儿童表述能力有限症状特殊,孕妇治疗需谨慎,有病史者要遵医嘱复查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一、典型症状
1.周期性发作:消化性溃疡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可数月发作一次,也可数周内频繁发作。发作诱因常与季节变化(如秋冬、冬春之交)、精神因素(紧张、焦虑等)、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食辛辣等)有关。例如,一些上班族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可能会更频繁地发作。
2.节律性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发作,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疼痛常在进食后缓解,因为进食后胃酸被食物中和,减少了对溃疡面的刺激。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
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再次发作,呈现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疼痛性质与十二指肠溃疡类似。不同个体因溃疡部位、大小及个人疼痛耐受程度不同,疼痛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二、其他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反酸是指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嗳气则是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常与胃酸分泌过多及胃动力不足有关。恶心、呕吐可能在溃疡活动期加重,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出血相关症状:当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可引起出血。少量出血时,患者可能仅有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稍多时,可出现黑便,表现为大便颜色变黑、发亮,呈柏油样。大量出血时,可出现呕血,呕吐物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同时可伴有头晕、心慌、乏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这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的。
3.穿孔相关症状:若溃疡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可发生穿孔。急性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性质多为刀割样或烧灼样,迅速蔓延至全腹,同时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移动身体,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4.幽门梗阻症状:主要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引起。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或瘢痕形成,导致幽门狭窄,使胃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患者可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量大,含有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长期呕吐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还可能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常不典型,疼痛可能不明显,而以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要表现。这是因为老年人痛觉敏感性降低,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掩盖了溃疡本身的症状。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警惕消化性溃疡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
2.儿童:儿童消化性溃疡症状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哭闹、拒食,较大儿童可表述为上腹部隐痛、腹胀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若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尽量减少孩子的痛苦。
3.孕妇:孕妇患消化性溃疡时,治疗需格外谨慎。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上应优先采用生活方式调整,如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如需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的健康状况。
4.有相关病史者: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及有无复发。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如戒烟戒酒、规律作息等。若出现症状复发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进展,引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