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人体因外界环境潮湿或自身代谢异常,导致水液运化失常而积聚体内的一种病理状态。
湿气并非单纯的水分滞留,而是涉及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雨季、居住低洼处),或淋雨、涉水后未及时擦干,导致湿邪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油腻、甜食)损伤脾胃,或缺乏运动、熬夜等习惯削弱脾胃功能,使水液无法正常转化为津液,从而凝结成湿。湿气重的人常出现身体困重、四肢酸沉、关节疼痛,易疲劳、嗜睡;舌苔厚腻、口黏口苦;大便黏马桶、冲不净;皮肤油腻、易长湿疹或痘痘;部分人还会出现水肿、腹胀、食欲差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性黏滞,易阻气机”,若长期不调理,可能引发肥胖、代谢综合征、慢性胃炎等疾病。调理湿气需结合健脾祛湿、燥湿利水等方法,如饮食少生冷、多运动、艾灸足三里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