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湿气太重,是指人体因外感湿邪或内生湿浊,导致水液代谢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困倦乏力等不适。
湿气来源分内外两类,外湿多因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湿邪侵袭肌表、经络;内湿则与脾胃功能虚弱相关,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转化为气血,反聚为湿浊,停滞于体内。湿气重的典型症状包括头身困重如“裹湿布”、四肢酸沉;舌苔厚腻、舌体胖大;大便黏腻不成形、易粘马桶;皮肤油腻、易长湿疹或痘痘;部分人还会出现水肿、腹胀、食欲不振等。若湿气久聚化热,还可能引发口苦、口臭、小便黄赤等问题。
饮食上避免生冷油腻,多吃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利湿食物;适当运动促进排汗;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结合中医辨证(如湿热、寒湿)开具方剂(如三仁汤、平胃散)调理,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