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疲劳的产生与用眼因素、眼部疾病因素、全身因素有关。用眼方面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用眼环境不佳;眼部疾病有屈光不正、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结膜炎等;全身因素涉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及营养缺乏。
一、用眼因素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情况较为常见。例如,小学生如果每天连续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作业,眼内的睫状肌会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导致眼睛疲劳。青少年时期眼轴还未完全稳定,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更容易引发眼疲劳。
生活方式:成年人中,长期从事文案工作、电脑操作等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人群,眼疲劳发生率较高。他们每天面对电脑屏幕的时间较长,眼睛持续聚焦在近处的显示屏上,眼内肌肉调节负担加重,容易出现眼疲劳。
2.用眼环境不佳
光线条件: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眼疲劳。在过强的光线下,如强烈的太阳光直射,眼睛会不自主地收缩瞳孔,容易产生疲劳;而光线过弱时,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眼睛需要更努力地看清物体,也会引发眼疲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光线的适应能力不同,老年人的眼睛调节功能下降,对光线变化更为敏感,更易受光线不佳影响出现眼疲劳。
屏幕因素:使用电子设备时,屏幕的亮度、对比度不合适以及屏幕闪烁等情况都会造成眼疲劳。比如,电子屏幕亮度太高或对比度不协调,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屏幕闪烁会干扰眼睛的正常视觉功能,长时间使用这类屏幕的人群,包括各个年龄段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人,都容易出现眼疲劳。
二、眼部疾病因素
1.屈光不正
近视:近视患者如果没有佩戴合适的眼镜,看远处物体时需要更加努力地调节眼睛,容易导致眼疲劳。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高,且随着学业压力增大,近视度数可能快速增加,如果不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眼疲劳会加重。
远视:远视患者无论看远处还是近处都需要动用更多的调节力,尤其是近距离用眼时,眼内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眼疲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远视问题可能更为明显,眼疲劳症状也更易出现。
散光:散光患者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平整,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形成两条焦线,导致视物模糊,眼睛需要不断调整来试图看清物体,从而引起眼疲劳。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散光,儿童如果有散光未及时矫正,会影响视觉发育,加重眼疲劳。
2.干眼症
年龄与性别: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干眼症,进而导致眼疲劳。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泪液分泌,也较易出现干眼症和眼疲劳。
生活方式: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容易引发干眼症和眼疲劳。例如,办公族长时间面对电脑,眨眼频率从正常的每分钟10-15次下降到每分钟5次左右,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眼干、眼疲劳等症状。
3.其他眼部疾病
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分泌油脂等物质对维持泪膜稳定很重要,睑板腺功能障碍时,油脂分泌异常,泪膜容易破裂,引起眼疲劳、眼干、眼痒等症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睑板腺功能逐渐衰退,发病风险增加。
结膜炎: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眼睛充血、疼痛、异物感等,进而引起眼疲劳。儿童由于卫生习惯较差等原因,更容易患上结膜炎,出现眼疲劳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三、全身因素
1.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眼部的神经和血管功能,导致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同时也容易出现眼疲劳症状。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对眼部的不良影响,预防眼疲劳等问题的发生。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眼部供血不足,引起眼疲劳。老年人本身血压调节功能较弱,且常患有高血压,更要注意血压控制,预防眼疲劳相关问题。
2.营养缺乏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等,进而引起眼疲劳。例如,长期素食且不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引发眼部问题和眼疲劳。维生素B族缺乏也会影响眼部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眼疲劳等症状,一些挑食、节食的人群较易出现维生素B族缺乏。
其他营养物质缺乏:缺乏锌等微量元素也可能对眼睛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导致眼疲劳。例如,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如果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进而影响眼部健康,引发眼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