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或接触患者及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发绀、皮肤黏膜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肺炎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不清、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1.症状轻重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
腺鼠疫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占全部病例的80%~90%。可因被感染跳蚤叮咬或接触患者及感染动物的排泄物而感染。通常起病急骤,以畏寒、高热为主要表现,体温迅速升高至39℃~40℃,伴寒战、剧烈头痛、四肢及躯体疼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可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啰音等呼吸道症状。可有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不清、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若病变累及腹股沟淋巴结,可引起淋巴结炎,局部红肿、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明显的淋巴结脓肿。
若病变累及肺部,可引起肺炎,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2.鼠疫败血症:
是腺鼠疫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迅速升至40℃以上,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发绀等。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呕血、便血等。可有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其他类型:
皮肤鼠疫:多由腺鼠疫引起,少数为原发性皮肤鼠疫。可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形成脓疱、溃疡,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眼鼠疫:多由腺鼠疫经血行播散引起,可出现眼球突出、疼痛、红肿、畏光、流泪等症状。
脑膜炎型鼠疫:多由腺鼠疫或败血症型鼠疫引起,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症状。
慢性型鼠疫:多由腺鼠疫或败血症型鼠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关节痛、皮肤损害等。
需要注意的是,腺鼠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因此,对于有鼠疫流行地区旅居史,或接触过鼠疫患者的人群,一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