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垂松弛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增长致胶原蛋白等减少、功能下降;女性因激素变化,妊娠哺乳等后易出现,男性激素失衡也有影响;体重急剧变化、缺乏锻炼、不良姿势会导致;乳腺疾病破坏结构、内分泌疾病干扰激素水平均会引发乳房下垂松弛。
性别因素
女性乳房主要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女性体内的激素变化对乳房的影响较大。在青春期,雌激素等激素的作用使乳房发育,但随着年龄变化、妊娠、哺乳等情况,激素水平波动明显。例如妊娠和哺乳期间,乳房会因激素刺激而增大,之后激素水平下降,乳腺组织可能不能完全恢复到孕前状态,结缔组织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乳房下垂松弛。而男性乳房相对不发达,一般不存在因妊娠哺乳等因素导致乳房下垂松弛的情况,但如果男性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导致激素失衡,也可能出现乳房异常变化,但这与女性的乳房下垂松弛机制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因素
体重变化:体重急剧变化会影响乳房下垂松弛。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时,乳房内脂肪组织增多,乳房体积增大,皮肤受到的牵拉增加;而体重迅速下降时,乳房内脂肪减少,皮肤及支持组织相对多余,容易导致乳房下垂松弛。例如,一些女性在产后体重恢复过程中,如果体重下降过快,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缺乏锻炼:胸部肌肉对乳房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如果长期缺乏胸部肌肉的锻炼,胸部肌肉力量减弱,对乳房的支撑能力下降,就容易引起乳房下垂松弛。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缺乏体育活动的人群,胸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乳房更容易出现下垂松弛的情况。
不良姿势:长期含胸、弯腰等不良姿势会影响乳房的正常形态。含胸时,胸部处于相对下垂的状态,长期如此会使乳房的支持组织受到持续的不良牵拉,久而久之导致乳房下垂松弛。例如一些长期低头看手机、坐姿不端正的人,乳房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下的牵拉状态,增加了乳房下垂松弛的风险。
病史因素
乳腺疾病:某些乳腺疾病可能影响乳房的结构和支持组织。例如乳腺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如手术切除部分乳腺组织或腺体,可能会破坏乳房原有的结构平衡,导致乳房形态改变,出现下垂松弛;乳腺炎症性疾病,如严重的乳腺炎,可能会损伤乳房的结缔组织等支持结构,从而引发乳房下垂松弛。
内分泌疾病:一些内分泌疾病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乳房。例如垂体疾病导致的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紊乱情况,都可能干扰乳房正常的组织代谢和结构维持,使得乳房出现下垂松弛的表现。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代谢率降低,身体的各种组织包括乳房组织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乳房组织弹性下降,出现下垂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