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口腔疱疹多由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病因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等,症状有局部疱疹溃疡伴疼痛及全身发热、烦躁等,需通过症状等诊断并与手足口病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和对症治疗,预防要注意卫生、环境及增强免疫力,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病因方面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比如与已感染的患儿亲吻、共用餐具等。婴幼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被该病毒侵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会被激活,从而引发口腔疱疹,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容易破溃形成溃疡。
柯萨奇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小孩在公共场合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病毒会进入体内引发感染,导致口腔疱疹性咽峡炎,除了口腔疱疹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
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口腔内可见疱疹,初期为小红点,随后迅速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常见于颊黏膜、舌、牙龈、上腭等部位,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患儿会感到疼痛,影响进食和喝水。
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同时可能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精神萎靡等表现。如果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接触史等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病毒学检查,比如采集疱疹液进行病毒培养或核酸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毒。
鉴别诊断:需要与手足口病进行鉴别,手足口病除了口腔疱疹外,手、足、臀部等部位也会出现皮疹或疱疹;还需要与疱疹性龈口炎等其他口腔疱疹性疾病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区分。
治疗与护理
一般治疗:注意让患儿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以减少口腔细菌感染的机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口腔疼痛。
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退热药物。如果口腔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可在进食前适当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等,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小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小孩接触已感染口腔疱疹的患者。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增强免疫力:让小孩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对于小孩口腔疱疹,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拒食、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