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疱疹性咽峡炎身上起疱疹情况需关注,疱疹性咽峡炎多咽部起灰白色小疱疹,身上起疱疹少见但要与手足口病等鉴别,诊断靠临床症状体征等,治疗对症支持,护理要保持清洁等,特殊人群如婴儿要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且用药谨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一般来说,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部的疱疹,而身上起疱疹相对少见。但也有个别情况可能会出现身上起疱疹,其疱疹特点与咽部疱疹有所不同。咽部疱疹通常起始于软腭,然后延伸至扁桃体、悬雍垂等部位,为灰白色的小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直径1-2mm,数目多少不等。而身上的疱疹可能形态、分布等有差异,不过如果宝宝身上起疱疹,需要注意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比如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腔出现疱疹外,臀部等部位也可能有疱疹,且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16型等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如A2-A6、A8、A10等)、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引起。这些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在咽部等局部黏膜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疱疹等表现。如果出现身上起疱疹,可能是病毒血症导致病毒扩散到全身,在皮肤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急性发热、咽痛、咽部疱疹等,同时可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如果身上有疱疹,需要详细检查疱疹的部位、形态等,并结合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口炎等鉴别。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咽部疱疹外,手、足、臀部等部位有疱疹;疱疹性口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疱疹、溃疡,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咽部很少受累。
治疗与护理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果身上有疱疹,同样以对症处理为主。如发热时,根据宝宝年龄等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如适当松解衣物、多饮水等。对于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需谨慎。
护理:对于宝宝,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年龄较小的宝宝可由家长用棉签蘸取淡盐水清洁口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上的疱疹,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宝宝搔抓,防止疱疹破裂继发感染。如果疱疹破裂,可遵医嘱使用一些局部消毒药物等。同时,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小年龄宝宝,因为他们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传播的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疱疹变化等情况。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抽搐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谨慎,如无明确指征,避免随意使用药物,以避免对宝宝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