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有典型症状如烧心、反流、吞咽疼痛,非典型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表现,还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并发症,不同症状和表现由不同机制导致。
一、典型症状
(一)烧心
表现:胸骨后或心窝部有烧灼感,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例如,患者进食较多食物后,可能会明显感觉到从胸部下方有一股热流向上涌,尤其是平卧时更为明显。
机制: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神经末梢引起烧灼感。
(二)反流
表现:胃内酸性物质或胆汁等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患者可感觉到有酸味或苦味的液体涌上来。部分患者在空腹时也可能出现反流情况,比如早晨起床后可能会有口腔内有反流物的感觉。
机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使得胃内容物反流,尤其是当食管清除能力下降时,反流更容易发生。
(三)吞咽疼痛
表现:吞咽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疼痛程度可因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而异。轻者可为烧灼样痛,重者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肩部等部位。例如,吞咽较硬食物或热食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机制:食管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在吞咽过程中,食物刺激受损的食管黏膜,引发疼痛感觉。
二、非典型症状
(一)胸痛
表现:疼痛部位可在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闷痛、刺痛等,容易被误诊为心绞痛。例如,一些患者会感觉胸部有闷痛不适,去心内科就诊,经检查发现是食管炎引起的胸痛。
机制:食管病变刺激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胸部疼痛,其疼痛机制与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不同,但临床表现容易混淆。
(二)吞咽困难
表现:初期可能是间歇性吞咽困难,当食管瘢痕形成狭窄时,可变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开始可能在进食固体食物时出现吞咽不畅,逐渐发展到进食流质食物也会有困难。例如,患者一开始吃面包等较干的食物时有阻挡感,后来喝稀饭也觉得下咽困难。
机制:食管炎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狭窄,导致吞咽通道受阻,从而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儿童
表现:儿童得了食道炎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进食时哭闹明显。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进食困难影响了营养摄入。例如,一些幼儿原本食欲正常,但突然出现不吃东西,一进食就哭闹的情况,家长需警惕食道炎。
机制:儿童食管黏膜相对娇嫩,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生炎症,而其表达不适的方式与成人不同,主要通过拒食、哭闹等行为表现出来。
(二)老年人
表现:老年人食道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烧心、反流等症状可能较轻,而更多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还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导致病情容易被掩盖。例如,一位老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可能首先考虑是食管癌等疾病,而忽略了食道炎的可能,因为同时存在心血管疾病,其胸部不适可能被认为是心脏问题。
机制: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食管黏膜修复能力下降,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使得症状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
四、并发症相关表现
(一)上消化道出血
表现:如果食管炎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可能会出现呕血或黑便。呕血时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或咖啡样物质,黑便则是大便呈黑色、发亮,像柏油样。例如,患者出现呕吐物中有血,或者大便颜色发黑且质地黏稠,就要考虑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机制: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累及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消化道排出体外,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二)食管狭窄
表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刚开始可能只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有阻碍,随着狭窄加重,进食流质食物也会困难。例如,患者一开始吃馒头有阻挡感,后来喝稀饭都觉得下咽费力,且这种吞咽困难呈逐渐加重趋势。
机制:食管炎反复发作,导致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引起食管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