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会分别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进而引发不同表现:红细胞减少致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白细胞减少致易感染表现,如反复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等;血小板减少致出血倾向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且有基础病史者风险更高
一、红细胞减少相关表现
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红细胞的破坏增加,可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降低,引发贫血相关表现。贫血患者一般会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活动后气短等情况也较为常见。从发病机制来讲,脾脏的巨噬细胞会过度吞噬红细胞,使得红细胞寿命缩短,进而影响机体的携氧能力,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出现此类表现,但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对缺氧更为敏感,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有基础贫血病史的患者可能会使原有贫血加重。
二、白细胞减少相关表现
脾脏可对异常的白细胞进行破坏,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出现发热、咳嗽、尿频、尿急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白细胞减少时感染风险更高;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白细胞减少后感染的易感性也会增加。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有基础免疫疾病病史的人群在白细胞减少时感染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三、血小板减少相关表现
脾功能亢进会使血小板在脾脏内被过度破坏,导致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降低。患者会有出血倾向,常见的有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血小板减少时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可能更易被观察到,老年人若合并血管硬化等情况,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对于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或服用影响血小板药物的人群,血小板减少后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