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虚是中医术语,从西医看涉机体多方面功能失调,其常见表现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评估,西医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评估,包括面色萎黄等表现、各因素影响及相关检查情况。
血气虚的常见表现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营养摄入不均衡,比如蛋白质、铁等造血原料缺乏,就容易出现血气虚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等;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造血功能下降,也较易发生血气虚,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免疫力降低等。
性别因素:女性由于有月经、妊娠、分娩等生理过程,容易出现失血情况,若不注意补血和调养,相对男性更易发生血气虚。例如经期失血较多,若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就可能出现面色萎黄、月经量少等血气虚的表现。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过度劳累会耗伤元气和血液,导致血气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挑食、节食,会使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影响血液的生成,引发血气虚。例如长期素食者,如果不注意补充豆类、坚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等血气虚相关的血液问题。
病史因素: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胃肠道疾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气血生成;患有慢性失血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会直接导致血液耗损,增加血气虚的发生风险。
血气虚的评估与相关检查
中医评估: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评估血气虚。望诊可观察面色、口唇、爪甲颜色,面色萎黄、口唇淡白、爪甲无华多提示血气虚;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睡眠等情况;切诊包括脉诊等,血气虚患者常见脉象细弱等。
西医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情况,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属于血气虚在血液方面的体现;还可能进行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检查,以排查是否存在营养性因素导致的血气虚。例如血清铁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是血气虚中血液生成不足的一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