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等位置,刺激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等缓解心绞痛;郄门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等位置,作为手厥阴心包经郄穴,可缓解心绞痛;膻中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等位置,按揉能宽胸理气缓解心绞痛相关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心绞痛少用穴位按揉需及时就医,孕妇按揉穴位要谨慎,老年人按揉要注意力度适中且作辅助缓解。
作用机制:有研究表明,刺激内关穴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等途径来缓解心绞痛症状。临床观察发现,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内关穴针刺或按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胸痛等不适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心脏的神经传导、改善血管舒缩功能有关。
郄门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机制: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郄穴多用于治疗急症。对于心绞痛发作时,按揉郄门穴可能有助于快速缓解症状。现代研究认为,刺激郄门穴可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通过调节局部气血运行,对心绞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作用机制:膻中穴属任脉,为气会之所。按揉膻中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对于心绞痛患者,按揉膻中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气机、改善心肺气血流通有关。在临床中观察到,对心绞痛伴有胸闷症状的患者进行膻中穴按揉,可使部分患者的胸闷感减轻,进而可能对心绞痛的缓解有帮助。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儿童心绞痛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疑似心绞痛表现,一般不首先采用穴位按揉治疗,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因为儿童穴位按揉的力度、手法等与成人不同,且儿童病情变化较快,需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孕妇:孕妇按揉穴位需谨慎,膻中穴等穴位在孕妇按揉时应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对子宫等产生不良影响。内关穴、郄门穴的按揉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孕妇的身体状态特殊,穴位按揉不当可能会引发不适甚至影响妊娠。
老年人:老年人若有心绞痛,在按揉穴位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因为老年人的皮肤、肌肉等组织相对松弛,同时要密切关注按揉后的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停止并就医。老年人的穴位按揉可作为辅助缓解症状的方法,但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