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有三大表现,一是血细胞减少,包括红细胞减少致贫血、白细胞减少易感染、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二是脾脏肿大,程度不一且质地偏硬;三是骨髓造血细胞增生,骨髓象显示造血细胞增生活跃。
一、脾功能亢进的三大表现
(一)血细胞减少
1.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可导致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从发病机制来看,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使得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贫血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等;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感到疲劳。长期的红细胞减少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加重心脏负担等。
2.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具有防御感染的作用,白细胞减少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发热、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对于不同性别来说,一般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感染的风险更高。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脾脏过度破坏白细胞,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降低。
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血小板减少时,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在碰撞后更容易出现皮肤瘀斑,而老年人则可能因轻微外伤就出现较严重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是因为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增多,使得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不足。
(二)脾脏肿大
1.肿大程度不同:脾脏肿大的程度可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仅轻度肿大,可通过体检触及脾脏;有的患者脾脏肿大较为明显,甚至可达脐下。脾脏肿大的原因是脾功能亢进时,脾脏自身发生病理性增生等改变,导致体积增大。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脾脏肿大的表现可能因个体的代偿能力等有所差异,儿童时期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时,可能肿大表现相对不那么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也会逐渐明显。
2.质地变化:肿大的脾脏质地可能较硬,这是因为脾脏内部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在检查时可通过触诊等方式发现脾脏质地的变化,不同病因导致的脾功能亢进,脾脏质地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质地偏硬。
(三)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1.骨髓象特点:骨髓象显示造血细胞增生活跃,尤其是红系、粒系、巨核系等造血细胞增生明显。这是机体对血细胞减少的一种代偿性反应,骨髓会加快造血来补充外周血中减少的血细胞。不同年龄的人群,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的表现可能因年龄相关的骨髓造血特点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相对较强,可能增生表现更为明显,但长期的代偿可能会对骨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