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经直接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时激活潜伏病毒引发,有特定临床表现,可通过典型表现初步诊断,对症治疗为主并可预防;唇炎是唇部炎症总称,病因复杂,不同类型表现不同,依据病史和表现诊断,去除刺激因素等治疗,也可预防,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预防要点。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慢性刺激(长期日晒、风吹、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过敏反应(接触化妆品、食物、药物等过敏原)、感染(细菌、真菌等感染)、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等。例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多与寒冷、干燥的季节因素,以及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有关;接触性唇炎则是因接触了过敏物质而发病。
临床表现
口唇疱疹:好发于口唇、口角,初起时局部有灼热、刺痛、瘙痒感,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形成簇集性小水疱,水疱壁薄、透明,易破溃,破溃后可糜烂、渗出,然后结痂,病程一般为1-2周,可自愈,但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与感染者接触而感染发病,成年人则多因自身免疫力波动等因素引发。
唇炎:不同类型唇炎临床表现不同。慢性非特异性唇炎主要表现为唇部干燥、皲裂、脱屑,可有渗出、结痂等,病情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接触性唇炎有明确接触过敏原史,唇部出现肿胀、红斑、水疱,水疱破溃后糜烂、渗出,伴有瘙痒、灼热感;光化性唇炎多发生于长期日光照射的人群,下唇部多见,表现为唇部肿胀、糜烂、结痂,有剧烈瘙痒感;肉芽肿性唇炎表现为唇部肿胀,初期可为间歇性发作,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肿胀,唇部肥厚、外翻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类型唇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比如接触性唇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口唇疱疹: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口唇部位成簇的水疱、有复发倾向等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明确病原体。需与唇部带状疱疹鉴别,唇部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疱较大,沿神经走行分布,疼痛较剧烈,一般不超过中线。
唇炎: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慢性非特异性唇炎需与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唇部表现鉴别,干燥综合征除唇部症状外,还伴有眼干、口干、关节痛等多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等异常;接触性唇炎需与固定性药疹鉴别,固定性药疹有明确用药史,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停药后可消退,遗留色素沉着,而接触性唇炎有明确接触史,去除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
治疗与预防
口唇疱疹: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局部可使用阿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药物,若继发感染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预防方面,要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诱发因素,如合理作息、均衡饮食等,对于频繁复发的口唇疱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与口唇疱疹患者密切接触,成年人要注意自身免疫力的维持。
唇炎:首先要去除刺激因素,如纠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晒等。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唇炎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可使用润唇膏、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接触性唇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组胺药物等。全身治疗主要针对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唇炎,治疗原发疾病。预防上,要注意唇部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对于过敏体质人群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预防唇炎时要注意不同的方面,儿童要防止其养成不良的唇部习惯,成年人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