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有多种症状,腹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可放射,进食油腻食物易诱发;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加深、粪便变浅,因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高热,因胆管梗阻继发细菌感染致胆管炎;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部分患者发热时伴寒战,是细菌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表现有差异,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各有特点,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症状易加重。
一、腹痛
1.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例如,当结石嵌顿在胆管内时,可引起较为剧烈的绞痛,这是由于胆管平滑肌痉挛所致。从年龄角度看,儿童胆管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腹痛表现可能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不过儿童表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仔细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来辅助判断。对于老年人,由于机体敏感性可能降低,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发作诱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诱发腹痛,这是因为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若胆管存在结石,可能导致结石移动,从而引发胆管梗阻,刺激胆管平滑肌收缩,引起疼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人群患胆管结石的风险较高,也更容易出现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的腹痛症状。
二、黄疸
1.表现:患者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是由于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从年龄因素考虑,新生儿出现黄疸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胆道畸形等导致胆管结石相关的黄疸情况,而老年人出现黄疸则需要排查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的可能。对于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出现黄疸合并胆管结石相关症状,需要综合考虑孕期的生理变化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2.机制:正常情况下,胆汁通过胆管排入肠道,当胆管被结石阻塞后,肝细胞分泌的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就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同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粪便中因缺乏胆红素而颜色变浅。
三、发热
1.特点: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这是因为胆管梗阻后,胆汁淤积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胆管炎,从而导致发热。年龄较小的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发生胆管炎时发热可能较为突然且体温波动较大;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发生感染后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需要密切关注。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时,发热可能更难控制,且容易反复。
四、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由于胆道疾病引起胆道梗阻,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对于儿童来说,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老年人若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加重的情况。
2.食欲不振:患者食欲明显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胆道疾病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食欲不振带来的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可能导致营养状况进一步下降。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若合并胆管结石出现食欲不振,需要注意营养的合理补充,避免因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
五、其他表现
1.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伴有寒战,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寒战表现。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胆管结石出现寒战,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药物使用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婴幼儿出现寒战合并胆管结石相关症状时,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