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有水源、食物传播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孕妇、儿童、老年人感染后有不同特点,孕妇病情重、流产死胎多,儿童多隐性感染少数致急性肝炎,老年人病情重、康复长。
传播途径
水源传播: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当水源被含有戊型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后,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饮用水未得到有效净化的地区,发生戊型肝炎暴发的风险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对水源污染导致感染的易感性无显著差异,性别也不影响,生活方式中经常饮用未经安全处理水源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有戊型肝炎病史者若再次接触污染水源,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食物传播:食用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比如被污染的生鲜蔬菜、水果等,若在清洗、加工过程中未彻底处理,就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因食用污染食物感染,生活方式中饮食习惯不良,如食用未煮熟的污染食物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戊型肝炎病史者再次接触污染食物也易感染。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等污染物而感染,例如照顾患者时未做好防护,接触患者粪便后未及时洗手,再接触口部等就可能感染。一般散发性发病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引起,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生活方式中与戊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且防护不当的人群感染风险高,有戊型肝炎病史者若与患者密切接触也易被再次感染。
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情往往较重,流产、死胎发生率较高,这与孕妇特殊的生理状态下机体免疫等多方面改变有关。儿童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多为隐性感染,但也有少数会发展为急性肝炎,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老年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情相对较重,康复时间可能较长,这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