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多在拔牙后2-3天出现,有疼痛特点、创口情况及部分全身症状等表现,疼痛剧烈难缓解、牙槽窝空虚伴恶臭、骨壁暴露触痛明显,部分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怀疑时需及时就医由医生专业诊断处理。
一、疼痛特点
干槽症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而正常拔牙后疼痛会逐渐减轻,如果拔牙后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且较为特殊,则需警惕干槽症。例如,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但如果拔牙后3天左右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就需要考虑干槽症可能;老年患者本身机体恢复相对较慢,若拔牙后疼痛异常加重,也应留意是否为干槽症。
二、创口情况
1.牙槽窝内空虚
拔牙创口的牙槽窝内原本应有血凝块填充,干槽症患者的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呈现空虚状态,且可能伴有腐败坏死的残留物质,有恶臭气味。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拔牙后都要注意观察创口情况,比如儿童拔牙后,家长要留意创口血凝块情况;女性在生理期拔牙后,更要仔细查看创口,因为生理期身体凝血功能可能有一定变化,但如果出现牙槽窝空虚伴恶臭,也需考虑干槽症。
2.牙槽骨壁暴露
用探针探查牙槽窝时,能感觉到骨壁暴露,触痛明显。无论是青少年拔牙还是中老年拔牙,都要注意检查创口骨壁是否暴露。青少年拔牙后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出现骨壁暴露且触痛,需高度怀疑干槽症;中老年患者本身骨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骨壁暴露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
三、全身症状
部分干槽症患者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但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精神萎靡、进食减少等情况,结合创口表现也要考虑干槽症可能;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全身机能有所下降,若出现低热等全身不适,同时创口有上述干槽症表现,更要警惕干槽症。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干槽症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创口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