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致胰岛素绝对不足,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起病急有典型症状,遗传和病毒感染等是相关因素;2型是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相对不足引起,多见于成年人,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遗传、不健康生活方式等是相关因素,家族史、肥胖等是高危因素。
发病特点: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起病较急,症状相对明显,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等典型症状。
相关因素: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某些特定的基因位点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诱发1型糖尿病。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这与他们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因素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管理很重要。病史方面,如果家族中有1型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
定义: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糖尿病。
发病特点:多见于成年人,但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儿童2型糖尿病也有增加趋势。起病隐匿,症状相对不典型,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常见症状也包括“三多一少”,但相对1型糖尿病来说,程度可能较轻。
相关因素: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时,个体患病风险增高。环境因素是更为重要的诱因,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等。年龄方面,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但随着肥胖等问题年轻化,年轻人患病也逐渐增多。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热量饮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病史方面,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病史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