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分完全与部分性,部分性存肌力减退等;多数难自理,不同程度影响各异;身体易现压疮、肌肉萎缩、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易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同人群反应有别。
一、运动功能状态
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出现显著异常,根据瘫痪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与部分性瘫痪。完全性瘫痪者肢体完全丧失运动能力,无法自主进行任何肢体活动;部分性瘫痪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运动协调性明显下降。例如脊髓损伤引发的截瘫或四肢瘫,截瘫患者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四肢瘫患者则是四肢均出现运动障碍,且不同病因导致的瘫痪在运动功能障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上存在差异,如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偏瘫,多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功能受损。
二、日常生活自理状态
多数瘫痪患者难以独立完成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需他人协助,进食时可能无法自主握取餐具,如厕也需依赖他人帮助,生活自主性严重受限。不同瘫痪程度对自理能力的影响不同,重度瘫痪患者几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而轻度部分性瘫痪患者可能在部分简单生活操作上仍有一定自主性,但整体仍需大量外部支持。
三、身体并发症状态
1.压疮:长期卧床且肢体活动受限,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引发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好发于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骨隆突部位。
2.肌肉萎缩:由于缺乏运动刺激,肌肉处于废用状态,导致肌肉体积缩小、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程度随瘫痪时间延长而加重。
3.肺部感染:长期卧床使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内不易排出,易引发肺部感染,尤其在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瘫痪患者中更易发生。
4.泌尿系统感染:若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防御机制受影响,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女性瘫痪患者因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问题。
四、心理状态状态
瘫痪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身体功能的突然丧失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心理负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心理反应存在差异,年轻患者因突然面对身体残疾可能更快陷入悲观情绪;女性患者在家庭角色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心理压力可能更为突出,且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患者对未来产生无望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