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对孕妇和胎儿均有危险,对孕妇可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对胎儿可致胎儿窘迫、早产等,高龄产妇、有妊娠合并症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情况更需特别关注。
产后出血:胎盘早剥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产后出血。剥离处的胎盘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使子宫收缩乏力,进而引起产后出血量增多。大量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休克,若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威胁产妇生命。一般来说,胎盘早剥面积越大,产后出血的风险越高。
急性肾衰竭:胎盘早剥引起休克时,肾脏灌注不足,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急性肾衰竭。患者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等症状。长时间的急性肾衰竭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整体预后。
对胎儿的危险
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会导致胎盘血流减少,胎儿在宫内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出现胎儿窘迫。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异常,如胎心过快、过慢或胎心监护出现异常图形等。若胎儿窘迫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死亡。有临床数据显示,胎盘早剥发生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重度胎盘早剥时,胎儿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
早产:胎盘早剥会刺激子宫收缩,容易引发早产。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
特殊人群情况需特别关注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胎盘早剥时,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高龄产妇发生DIC、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早产的风险可能较年轻产妇更高。因此,高龄产妇在孕期需更加密切监测,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迹象并进行干预。
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合并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概率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这些孕妇发生DIC、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对胎儿的影响也更大。在孕期需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长期吸烟、酗酒或滥用药物的孕妇,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可能升高。这类孕妇需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在孕期加强监测,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进一步加重胎盘早剥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