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病因主要是高血压病等,表现与出血部位、量相关,CT等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颅内出血包括多种类型,病因多样,蛛网膜下腔、硬膜外、硬膜下出血等表现不同,影像学各有特征。
颅内出血:是指颅腔内的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等多种类型,出血部位可以是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等颅内的不同区域。
病因差异
脑出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病,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当血压剧烈波动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抗凝或溶栓治疗等也可引发脑出血。
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等;硬膜外出血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血管引起;硬膜下出血可由脑皮质血管破裂、静脉窦损伤等导致,其病因更为多样,涵盖了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等多种情况。
临床表现不同
脑出血:症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一般起病较急,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若出血量较大,可迅速出现昏迷、脑疝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例如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丘脑出血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较重、偏身感觉障碍更明显等表现。
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多较突然,患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伴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有短暂意识障碍,少数严重者可迅速昏迷并死亡;硬膜外出血典型表现为有中间清醒期的意识障碍,头部外伤后先昏迷,随后清醒,之后再次昏迷;硬膜下出血慢性期可表现为头痛、智力障碍、肢体无力等,急性硬膜下出血则多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表现。
影像学表现区别
脑出血:头部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占位病变,根据出血时间不同,高密度影的密度会有一定变化;MRI检查对脑出血的诊断也有帮助,能更清晰地显示出血部位、范围以及周围脑组织的情况等。
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可见脑沟、脑池内高密度影;硬膜外出血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硬膜下出血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等,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在影像学上有各自典型的表现特征,可据此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