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有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盗汗、乏力、消瘦;局部症状有腹痛、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脏肿大、黄疸。
盗汗:夜间或睡醒时出汗较多,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处于消耗状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对于儿童患者,盗汗可能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并适当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等。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这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代谢增加、能量消耗过多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表现程度不同,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可能在感染后乏力症状相对更明显,而平时活动量少的人可能更早出现明显乏力感。
消瘦:由于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食欲可能受到影响,同时机体消耗增加,导致体重逐渐减轻、消瘦。在儿童群体中,消瘦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关注营养摄入情况,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
局部症状
腹痛:如果肝结核累及腹膜或周围组织,可出现腹痛症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胀痛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腹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成人可较准确描述疼痛部位、程度等。疼痛的具体部位与肝结核累及的范围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有关。
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脏本身病变可引起肝区的不适或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当肝脏肿大时,可能会牵拉肝包膜,从而引起疼痛,尤其在活动或体位改变时可能有一定变化。对于患有基础肝病或其他病史的患者,肝结核引起的肝区症状可能需要与原有疾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
肝脏肿大:多数患者可触及肝脏肿大,质地一般中等硬度,部分可能伴有压痛。肝脏肿大是因为结核病变导致肝脏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不同年龄人群肝脏大小的正常范围不同,所以肝肿大的判断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儿童肝脏相对成人可能位置更低、体积稍大,所以肝结核时儿童肝脏肿大的表现需要与正常生理情况区分。
黄疸:当肝结核导致胆道系统受累,引起胆管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黄疸的出现提示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进一步评估胆道受累的具体情况,不同年龄患者黄疸的表现可能因肝脏代偿功能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现黄疸时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