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有目标,空腹或餐前应控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夜间血糖避免低于3.3mmol/L,孕妇需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特殊人群血糖控制有更特殊要求。
一、空腹或餐前血糖控制目标
非妊娠状态下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餐前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之间。这是因为过高的空腹血糖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可能导致胎儿过大等不良妊娠结局,而过低的血糖则可能引起孕妇低血糖,同样对母婴健康不利。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合并妊娠的孕妇,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但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进行,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二、餐后血糖控制目标
1.餐后1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餐后1小时血糖过高可能会对孕妇的胰岛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胎儿的代谢环境。例如,过高的血糖会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胎儿脂肪过度合成等问题。
2.餐后2小时血糖:需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会增加孕妇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等,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
三、夜间血糖控制目标
夜间血糖应避免低于3.3mmol/L,因为夜间低血糖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母婴安全。夜间血糖过低还可能引起胎儿的应激反应,导致胎儿血糖波动,影响胎儿的正常代谢和发育。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合理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适当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和强度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母婴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肥胖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血糖控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体重的管理,因为肥胖本身会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而有早产史等特殊病史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任何血糖的异常波动都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