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致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疼痛、感觉过敏)、运动障碍(肌力下降、共济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消化系统有胃排空延迟、腹泻与便秘交替;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膀胱功能障碍)。
疼痛:可表现为刺痛、灼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是间歇性疼痛,有的则是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在夜间加重,这与夜间人体代谢、神经兴奋性变化等因素有关。对于女性患者,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有所不同,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并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的疼痛差异,主要还是与神经损伤程度相关。长期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睡眠障碍等问题。
感觉过敏:对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等感觉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比如轻微的触摸、温度变化等都会让患者感觉不适。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的痛觉阈值降低,使得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
运动障碍
肌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手足肌肉力量减弱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发现拿东西变得费力,行走时脚部无力等。肌力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肌肉力量就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再加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肌力下降,会进一步影响其行动能力,增加跌倒等风险。
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影响了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是人体感知自身肢体位置、运动状态等的重要感觉,神经受损后无法准确感知肢体位置,从而导致共济失调。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表现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即在安静状态下心率超过正常范围。还可能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导致心率和血压的调节失衡。
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肠道功能也可能紊乱,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可能存在胃肠道功能的问题,而周围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了这种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
泌尿生殖系统: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等。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支配,导致相关器官的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