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因发病年龄而异,儿童期多为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成年期症状轻且进展慢;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浆极长链脂肪酸测定及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有头颅MRI和肾上腺CT/MRI;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考虑生长发育特点,成年患者要关注心理等因素并鉴别诊断。
成年期发病者:症状相对较轻且进展缓慢,可能以认知功能减退、精神症状等为主要表现,如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很长链脂肪酸(VLCFAs)测定是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血浆中极长链脂肪酸,尤其是二十六烷酸和二十四烷酸水平显著升高。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二十六烷酸浓度约为(12.1±1.8)μmol/L,二十四烷酸浓度约为(18.2±2.6)μmol/L,而患者血浆中这两种物质的浓度会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基因检测:通过对ABCD1基因进行检测,若发现该基因存在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ABCD1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突变具有多种类型,如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接突变等,不同的突变类型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表型相关。
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早期,MRI可发现双侧枕叶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低信号;随着病情进展,病变可逐渐累及顶叶、额叶等部位,病变范围扩大,可表现为脑白质的大片状脱髓鞘改变,呈现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例如,儿童患者早期枕叶病变较为典型,随着病情发展病变向周围扩展。
肾上腺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肾上腺皮质萎缩等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因为该疾病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形态和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诊断检查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例如,在进行MRI检查时,要确保检查过程中儿童的配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风险。同时,儿童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进行基因检测时,要注意其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在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检测。对于成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要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成年期发病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认知、精神等方面的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