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型肝炎需进行一般支持治疗(绝对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病因治疗(乙肝病毒引起的用抗病毒药、停用肝损伤药物)、保肝抗炎治疗(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MARS等),肝移植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者,特殊人群儿童、妊娠期、老年患者治疗各有特点需特殊关注。
营养支持: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保证热量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婴幼儿患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提供合适的营养补充,保证能量摄入满足机体需求;对于成年患者,要注意避免过量脂肪摄入加重肝脏负担。
病因治疗
抗病毒治疗:如果是乙肝病毒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时机和适应证,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选择和剂量等需谨慎评估。
停用肝损伤药物:若因服用肝损伤药物导致,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尤其要关注有药物过敏史或特殊基础疾病的患者,防止再次接触类似肝损伤药物。
保肝抗炎治疗
可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通过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和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根据病情合理应用。
人工肝支持治疗
血浆置换:通过置换患者血浆,清除胆红素、毒素及自身抗体等有害物质。对于病情较重、胆红素迅速升高的患者适用,儿童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需考虑其血液量等特殊情况,严格控制置换量和速度。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利用白蛋白透析清除未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等,为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提供肝脏功能替代支持,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需依据个体具体状况调整治疗参数。
肝移植
对于经各种内科治疗无效的晚期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肝移植面临供体短缺等问题,且手术风险较高,在儿童患者中开展肝移植需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免疫排斥等多方面因素,术后也需长期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其肝脏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更快,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如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妊娠期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除了考虑肝病本身治疗外,还需兼顾胎儿情况,治疗决策需更加谨慎,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老年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相对更安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