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是腹腔脏器经股环入股管突出卵圆窝的疝,女性因骨盆宽大等解剖特点更易患且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腹内压增高是重要诱因,典型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半球形突起伴胀痛,易嵌顿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靠临床表现结合超声、CT等检查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女性妊娠等阶段需关注,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差需评估护理,儿童股疝罕见嵌顿风险高需尽早手术。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股疝是腹腔脏器通过股环突入股管,继而经股管突出卵圆窝的疝。正常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界为腔隙韧带,外界为股静脉。女性骨盆较宽大、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相对薄弱等解剖特点,使得女性患股疝的概率高于男性,且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
二、发病机制
腹内压增高是股疝发生的重要诱因,当腹内压升高时,腹腔脏器经股环进入股管,由于股管解剖结构的限制,脏器容易在此处停留形成疝。常见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
三、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可见半球形突起,大小通常较小,患者可伴有局部胀痛不适。
2.嵌顿风险:股疝容易发生嵌顿,嵌顿后症状会加重,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相关表现,若嵌顿脏器为肠管,还可能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股管内的疝内容物,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时还可借助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评估疝的情况及有无嵌顿等并发症。
五、治疗方式
以手术治疗为主,如疝修补术,通过手术将疝内容物回纳,并修复股环等薄弱部位,以防止疝复发。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疝带等保守治疗方法,但保守治疗仅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存在疝嵌顿等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女性患者:妊娠期间腹内压升高,可能加重股疝病情,妊娠女性若发现股疝,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分娩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女性在月经期、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盆底结构,需关注股疝的发生风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优化基础疾病控制;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儿童患者:儿童股疝较为罕见,若发生股疝,由于儿童组织发育特点,嵌顿风险更高,需尽早评估并考虑手术治疗,以避免影响肠道等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