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妊娠与分娩、年龄、肥胖、盆腔手术、慢性疾病及遗传因素,妊娠分娩致盆底组织损伤、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肥胖致腹压增高等均会增加发病风险,盆腔手术、慢性疾病及遗传也与之相关。
一、妊娠与分娩因素
妊娠过程中,增大的子宫会对盆底组织产生长期压迫,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发生改变。分娩时,尤其是难产、产程延长、阴道助产、巨大胎儿娩出等情况,会直接损伤盆底肌肉、筋膜及神经等。例如,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这是因为阴道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受到的机械性损伤更为严重,据相关研究统计,约有40%-50%的经阴道分娩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具有维持盆底组织弹性和张力的作用,雌激素缺乏会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萎缩、变薄,弹性降低,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50岁以上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女性。在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道周围结构改变,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三、肥胖因素
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腹部压力,长期的腹部高压会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同时,肥胖还可能影响盆底肌肉的功能,使盆底肌肉力量减弱。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风险会增加约13%。
四、盆腔手术因素
盆腔区域的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底重建手术等,可能会直接损伤盆底组织,影响盆底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子宫切除术在切除子宫的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盆底神经和肌肉,从而增加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
五、慢性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相关。例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疾病会导致腹压长期升高,反复的腹压增高会逐渐损伤盆底支持结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咳嗽,腹压持续增加,患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明显升高;而长期便秘的患者,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也会增加腹压,进而影响盆底组织。
六、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家族聚集性,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影响盆底组织的发育和功能,使得家族成员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风险增加。例如,编码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盆底组织的弹性和强度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