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是脊髓受损致损伤平面以下躯体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因有外伤性(如车祸等致脊柱骨折脱位)和非外伤性(脊髓炎、肿瘤、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包括损伤平面以下肌力下降等运动障碍、感觉减退等感觉障碍及二便失禁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脊髓MRI、CT等),应对需早期康复评估干预,儿童有康复潜力且遵儿科原则,成人防并发症、关注心理并依病情调方案,不同人群据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康复措施。
一、病因
1.外伤性因素:多由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导致脊柱骨折、脱位,进而损伤脊髓,常见于青壮年群体,此类人群因工作或生活中易遭遇高能量创伤事件而增加患病风险。
2.非外伤性因素:包括脊髓炎(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壮年相对多见,感染后免疫反应攻击脊髓可致截瘫)、脊髓肿瘤(肿瘤生长压迫脊髓,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肿瘤性质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脊髓血管病变(如脊髓出血、梗死等,发病机制与血管自身病变或血液系统异常相关,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等。
二、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损伤平面以下肌肉肌力下降,严重时可完全丧失运动能力,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力恢复潜力与成人不同,成人则更易因长期卧床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
2.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丧失,儿童对感觉异常的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需更细致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感觉情况。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二便失禁,男性还可能伴有性功能障碍等,老年患者因机体机能衰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问题可能更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情况、起病缓急等,儿童需了解是否有外伤史或感染病史等,成人要明确既往基础疾病等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力、肌张力、感觉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脊髓MRI可清晰显示脊髓病变部位、程度等,CT有助于判断脊柱骨折、脱位等情况,各年龄段患者均可通过相应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
四、应对与注意事项
对于截瘫患者,需早期进行康复评估与干预,儿童患者康复潜力相对较大,但需遵循儿科康复的特殊原则,强调循序渐进;成年患者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定期进行身体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与康复方案,同时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不同人群因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在护理与康复过程中需针对性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