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HSV-2)引起,HSV-1多经直接密切接触致口咽部感染,HSV-2可通过飞沫等感染口咽部;儿童因免疫系统未熟易在集体场所感染,成年人不良生活方式致免疫下降或性接触可感染;免疫力正常时病毒潜伏,免疫低下时会激活发病;气候干燥寒冷时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易感染,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破坏黏膜环境易诱发。
一、口腔疱疹的常见致病病毒类型及感染途径
口腔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其中分为HSV-1和HSV-2两型。HSV-1多引起口咽部疱疹感染,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水杯、亲吻等方式,病毒可通过口腔黏膜、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HSV-2通常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但也有少数情况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感染口咽部导致口腔疱疹。
(一)不同年龄人群的感染特点及风险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的接触频繁,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例如,儿童可能在与患有口腔疱疹的同伴玩耍时,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会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此时接触到单纯疱疹病毒时更易感染。另外,性接触也是HSV-2感染成年人口腔的一个潜在途径,但相对HSV-1引起的口腔疱疹来说,比例相对较低。
二、机体免疫状态与口腔疱疹发生的关系
当人体免疫力正常时,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可能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并不立即发病。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例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艾滋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情况,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就会被激活,从而引发口腔疱疹发作。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更容易反复发生口腔疱疹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三、环境因素对口腔疱疹发生的影响
气候因素:在气候干燥、寒冷的季节,人体口腔黏膜的抵抗力可能会下降,此时更容易受到单纯疱疹病毒的侵袭而发生口腔疱疹。例如,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小,人们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中活动,口腔黏膜容易变得干燥,防御能力减弱,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卫生条件: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诱发口腔疱疹的因素之一。如果不经常刷牙、漱口,口腔内细菌滋生,会破坏口腔黏膜的正常环境,使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从而为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创造条件。例如,长期不刷牙的人,口腔内食物残渣堆积,容易导致口腔炎症,进而增加口腔疱疹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