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需隔离、卧床休息、给予合适饮食;对症支持治疗,有保肝、退黄等;孕妇患者要密切监测病情,必要时谨慎终止妊娠;儿童患者治疗原则基本同成人,药物选择需谨慎;重型患者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等手段,内科综合治疗包括重症监护、支持治疗等,人工肝支持可清除毒素等,肝移植是终末期无效时的手段。
对症支持治疗
保肝治疗:可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退黄治疗:如患者存在明显黄疸,可使用腺苷蛋氨酸等药物,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它作为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牛磺酸、谷胱甘肽和辅酶A等)的前体(转硫基作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从而达到退黄的效果。
孕妇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特殊处理
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往往较重,尤其是妊娠晚期,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较高。对于孕妇患者,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外,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一旦出现重型肝炎倾向,应积极采取措施,必要时考虑终止妊娠,但终止妊娠方式需根据孕周等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及处理
儿童感染戊型肝炎后,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但也需重视。治疗原则基本与成人相似,但在药物选择上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加强护理,保证患儿休息,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变化、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包括严格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给予支持治疗,如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改善肝细胞代谢的药物,如三磷腺苷、辅酶A等。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于重型戊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血浆置换等方法,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胆红素及炎症介质等,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的再生争取时间。
肝移植:对于内科治疗及人工肝治疗无效的终末期重型戊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最后手段,但肝移植手术风险较高,且术后存在排斥反应等诸多问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