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胆型肝炎有多种临床表现,黄疸相关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且持续久、多伴瘙痒;消化系统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多数患者肝大;还有乏力及粪便呈灰白色陶土样便等表现。
皮肤巩膜黄染:这是淤胆型肝炎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患者皮肤和巩膜会逐渐出现黄染,且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周甚至数月。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70%以上的淤胆型肝炎患者会有明显的皮肤巩膜黄染表现,且黄疸程度可轻可重,严重者全身皮肤呈深黄色,甚至伴有瘙痒。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黄疸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薄等特点,黄疸可能更容易被察觉。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黄疸出现可能提示病情的进展或特殊类型肝炎的发生。
瘙痒:多数患者会伴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胆汁淤积导致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程度不一,轻者仅为皮肤轻度不适,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比如有的患者因剧烈瘙痒而搔抓皮肤,导致皮肤出现抓痕等改变。性别方面,男女患者瘙痒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个体对瘙痒的耐受程度不同。生活方式上,搔抓等行为可能会加重皮肤损伤,所以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
消化系统表现
消化道症状: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这是因为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患者对食物的摄取欲望降低。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有腹胀表现。例如,一些患者会诉说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肚子饱胀,不想再进食。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拒食等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调整。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淤胆型肝炎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胃肠道不适。
肝大:多数患者可触及肝脏肿大,质地一般偏硬,有一定的压痛。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肝脏体积增大。不同年龄的患者肝脏大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肝脏相对体积较大,所以肝大可能更容易被检测到。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中,肝大可能提示病情活动或出现了新的肝脏病理改变。
其他表现
乏力:患者普遍会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这与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乏力感加重的情况,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会加重乏力症状,所以需要注意休息。
粪便颜色改变: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粪便颜色会变浅,甚至呈灰白色陶土样便。这是淤胆型肝炎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通过观察粪便颜色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线索。不同年龄患者粪便颜色改变的表现可能无本质区别,但儿童患者粪便观察相对可能不如成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