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CT能清晰显示病变细节,MRI分辨率高;实验室检查里PPD试验提示感染情况,血液检查中血常规、血沉、结核感染相关免疫学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病理学检查的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但有创有风险。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细节,包括病变的数目、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平扫时肝结核病灶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可呈现不同的强化特点,如环状强化、分隔状强化等。在评估肝结核病变范围及是否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方面有重要价值,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是常用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显示肝脏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可能优于CT。MRI可多方位成像,通过不同的序列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肝结核病灶的性质,如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结核病变,MRI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躁动不安或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来检测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筛查方法。阳性结果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在儿童中,PPD试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如果PPD试验强阳性,对肝结核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也有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血液检查
血常规:部分肝结核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有所增高,但这些改变均无特异性,不能作为确诊肝结核的依据,可用于辅助评估患者的一般炎症状态等情况。
血沉:血沉加快常见于结核活动期,可作为判断结核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但血沉正常也不能排除肝结核,因为在结核静止期或一些非结核性炎症等情况下血沉也可能正常。
结核感染相关免疫学检查: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相较于传统的PPD试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能更高,对于诊断结核感染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肝穿刺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在肝组织中发现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等典型的结核病理学改变,或通过特殊染色(如抗酸染色)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则可明确诊断为肝结核。但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出血、感染等风险,在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更加谨慎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