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由胎盘因素(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子宫收缩乏力(全身因素如高龄、全身疾病,局部因素如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病变)、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胎儿、产程、助产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不同因素在不同产妇中表现不同,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
发生机制:当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时,胎盘绒毛可穿透底蜕膜侵入子宫肌层形成胎盘植入。例如,多次刮宫、剖宫产等导致子宫内膜损伤,使得胎盘着床处子宫肌层菲薄,绒毛容易侵入肌层。不同年龄的女性,多次刮宫等操作史的发生率不同,一般来说,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相对较高。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胎盘不能自行剥离,在胎儿娩出后,胎盘部分或全部滞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
胎盘部分残留:
发生机制:多由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引起,如过早牵拉脐带、按压子宫等,导致部分胎盘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无论何种年龄的女性,若第三产程处理不规范,都可能发生胎盘部分残留。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残留的胎盘组织影响子宫收缩,引发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
全身因素:
年龄因素:高龄产妇(年龄≥35岁)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力可能减弱。例如,有研究表明,高龄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
其他全身疾病:患有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产妇,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力会受到影响。如重度贫血的产妇,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子宫肌细胞缺氧,影响收缩功能。
局部因素:
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情况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肌纤维失去正常收缩能力,导致产后出血。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若存在多胎妊娠等情况,发生子宫过度膨胀的风险不同。
子宫肌纤维病变:如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在妊娠后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
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
分娩过程因素:
胎儿因素: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情况,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导致软产道损伤。例如,巨大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造成会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撕裂伤。不同性别胎儿,若体重过大等情况,都会增加软产道损伤的风险。
产程异常:产程延长,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容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如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助产操作不当:不适当的阴道助产操作,如产钳助产、胎吸助产等,可能导致软产道损伤。无论何种年龄的产妇,若助产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引发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等方面,不同因素在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产妇中表现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