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分原发和继发,有疼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小结石可保守治疗,大结石需手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可通过多喝水、合理饮食等预防。
一、尿道结石的定义与分类
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尿道结石少见,多在尿道内原发,继发结石则是由上尿路结石排入尿道停留所致。
二、尿道结石的症状表现
1.疼痛:排尿时疼痛明显,前尿道结石疼痛局限在结石部位,后尿道结石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会阴部等。
2.排尿困难:结石堵塞尿道可引起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滴沥,甚至急性尿潴留。
3.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排尿终末时明显。
三、尿道结石的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前尿道结石可沿尿道触及硬结,有压痛;后尿道结石可经直肠指诊触及。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显示大部分尿道结石,可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
超声检查:对尿道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可发现尿道内的强回声光团伴声影。
尿道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道内结石的情况,同时可进行取石等操作。
四、尿道结石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适用于较小结石:对于直径小于0.6cm、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的尿道结石,可试行保守治疗。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增加尿量,多做跳跃等运动,促进结石自行排出。
药物辅助:可服用一些促进结石排出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
前尿道结石:小于1cm的结石可注入液体石蜡后,轻轻推挤、勾取或钳出;较大的结石无法通过尿道外口取出时,可将结石推向尿道球部,行尿道切开取石术。
后尿道结石:可在麻醉下用尿道探条将结石轻轻推入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如采用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或碎石等方法。
五、不同人群尿道结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尿道结石:多因尿道狭窄、异物等引起,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要关注儿童的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女性尿道结石:女性尿道短而直,结石相对容易排出,但也可能因解剖结构等因素导致排石困难。女性在妊娠期发生尿道结石时,治疗需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3.老年尿道结石:老年患者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尿道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的情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可考虑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
六、尿道结石的预防措施
1.多喝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ml以上,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2.合理饮食:限制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菠菜、动物内脏等。增加水果、蔬菜、粗粮等的摄入。
3.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引起尿道结石的疾病。
4.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有助于结石的排出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