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蛋白尿,饮食禁忌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糖尿病蛋白尿患者需避免高盐、高蛋白、高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要在保证营养均衡下严格控相关食物摄入,老年患者需综合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调整饮食,如盐摄入严格控5克以下,高蛋白食物根据肾功能等调整。

一、高盐食物

1.影响机制:糖尿病蛋白尿患者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使体内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进而可能进一步损害肾功能,不利于蛋白尿的控制。一般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例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肾脏压力。

2.具体食物举例:咸菜、腌肉、酱菜等腌制食品以及各类咸味零食等都属于高盐食物,应避免食用。

二、高蛋白食物

1.影响机制:正常情况下,肾脏可以处理机体产生的适量蛋白质,但对于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肾小球的滤过负担,加速肾小球硬化,促使蛋白尿加重。一般来说,根据肾功能情况,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适当限制,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的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约为0.8-1.0g/(kg·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需进一步降低蛋白质摄入。

2.具体食物举例:肉类(如牛肉、猪肉、羊肉等)、蛋类(鸡蛋、鸭蛋等)、奶类(牛奶、羊奶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过量食用不利,需合理控制摄入量。

三、高糖食物

1.影响机制:糖尿病本身是血糖代谢紊乱引起,若再摄入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加重糖尿病病情,而糖尿病病情加重又会进一步影响肾脏,使蛋白尿情况恶化。例如,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激活肾脏局部的多元醇通路等,损伤肾脏结构和功能。

2.具体食物举例:糖果、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饮料等)、糕点(奶油蛋糕、甜甜圈等)等都属于高糖食物,应严格避免。

四、辛辣刺激性食物

1.影响机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可能对肾脏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利于糖尿病蛋白尿患者病情的稳定。

2.具体食物举例:辣椒、花椒、芥末、生蒜、生葱等都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蛋白尿患者在饮食禁忌方面需格外注意,除遵循上述一般饮食禁忌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相关食物摄入。例如在控制高蛋白食物时,需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如适量的牛奶、鸡蛋等,同时要避免高糖、高盐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控制病情。

2.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蛋白尿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在饮食禁忌方面,除遵循上述原则外,需更加关注整体营养状况和各器官功能。例如在控制盐摄入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对盐的味觉敏感度可能下降,但仍需严格控制在5克以下;在控制高蛋白食物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和营养状况综合调整摄入量,避免因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蛋白尿
蛋白尿一般是指患者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值,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反应的一种现象。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血红蛋白尿易见于什么疾病?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血红蛋白尿见于急性溶血,如血型不合。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血红蛋白出目前尿液中。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以下疾病。溶血性疾病,如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服用伯氨喹等药物造成的溶血。一些蛇毒咬伤、严重烧伤或有毒真菌中毒。三种血型不相容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糖尿病人能吃海鲜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患者能吃海鲜,海鲜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E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而且海鲜中脂肪含量低,对血糖影响小,但要注意烹制方法,以水煮、清蒸为佳,而油焖、红烧、煎炸则不好,注意像鱼籽、蟹黄等含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就不要吃了,还有就是最好吃新鲜的海鲜,不要吃腌制的海鲜
孕妇蛋白尿对胎儿的影响?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合并有蛋白尿时,需要及时明确原因。第一:大多数可能是因为怀孕后肾脏负担加重导致的蛋白流失,表现出蛋白尿,这种情况对胎儿基本没有影响。第二:孕妇如果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会有蛋白尿的表现出,不光对孕妇本身有影响,对胎儿也有影响,主要表目前: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早产、神经系统受损,
直立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直立性蛋白尿又叫体位性蛋白尿,这是跟直立体位变动有关系的尿蛋白。直立性尿蛋白的人躺下尿蛋白完全正常,而站立后尿蛋白超标,并且长时间是这样。一般见于三十岁以前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在三十岁之后不在多见。因为直立性蛋白尿随着年纪的增长,蛋白尿会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它可以自愈。只有少数人会一直都有,这种尿
孕妇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表现出蛋白尿,首先要排除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有些孕妇在怀孕之后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血压升高,使肾小球扩张,内皮细胞肿胀,使血浆蛋白自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若是这种原因造成尿蛋白,那么就要住院给予解痉、降压治疗。但是也有的孕妇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或者有严重的贫血,甚至是留取标本的时候有阴道分泌物污染,
我检查尿蛋白尿蛋白一个减号正常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尿中有蛋白就是蛋白尿,正常尿中蛋白含量很少,一般普通尿常规不能查到小量尿蛋白,当尿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可以经过尿常规检测到蛋白尿。尿蛋白减号为阴性,阴性则不存在尿蛋白,属正常现象。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什么原因?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肾炎病人表现出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膜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的。正常肾小球滤过膜有保护作用,避免流经肾脏血液中蛋白质滤出。当机体有免疫异常造成肾脏免疫炎症反应,破坏肾小球滤过膜,可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让正常状态下不能经过的蛋白质滤出进入尿液中,即为蛋白尿。滤过膜损伤较轻时,可表现出以白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的原因是?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和排泄尿液,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和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肾小球的滤过膜是很重要的结构,像筛子一样,能够滤出身体不需要的一些代谢废物,保留身体需要的一些营养成分。患有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肾小球的滤过膜就表现出了问题,当滤过膜上的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这两个屏障功能受损的时候,肾小球滤过膜对于
蛋白尿需要做肾穿刺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蛋白尿有可能不需要做肾穿刺,但前提条件是患者蛋白尿每天低于一克,肾脏功能稳定或者是在用药情况下能保证肾脏功能稳定,这时可以不需要做肾穿刺,只需要先用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双肾缩小,肌酐异常升高,也不能随意进行肾穿刺。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存在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不明原因导致的蛋白尿时,患者体内
蛋白尿一个加号严重吗?
张耀光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单纯的蛋白尿一个加号并不能判断疾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疾病的类型和其他的检查项目决定。若是由于进水量过少,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突然剧烈运动、受到病原体入侵导致感冒,多是不严重的,若是男性患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输尿管炎等病症就是比较严重的,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是肾盂肾炎引起的,需
1型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邓小戈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顾名思义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性1A,包括急性型及泛发型,即有自身免疫证据;以及特发性1B,即指没有自身免疫证据。因此要治好1型糖尿病就需要解决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从体外补充胰岛素,要么让体内恢复胰岛素分泌。体
蛋白尿可以自愈吗
王洪霞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蛋白尿能否自愈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剧烈运动以后,人体在应激状态下所产生的一过性蛋白尿,外界的刺激减少以后,蛋白尿会自动消失。如果是由于肾脏病引起的蛋白尿,特别是肾脏综合征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往往是不能自愈的。如果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经过正确的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也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对于蛋白尿超过1g的慢性肾
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杨彦芳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蛋白尿出现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肾炎,无论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者隐匿性肾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第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也可以出现蛋白尿。特别是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低蛋白血症表现比较突出。第三、药物性肾损害,还有血液系统的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也可以
蛋白尿能治好吗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蛋白尿一般是不容易治好的。出现蛋白尿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肾炎肾病的情况,有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造成的。自身免疫紊乱出现的蛋白尿是不太容易治愈的,只能用药物控制,防止病情的进展。一旦出现蛋白尿,应该尽快到肾内科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CT,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肾结石会有蛋白尿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肾结石一般不会出现蛋白尿。出现蛋白量大多数是由肾炎疾病或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所导致的,一般会伴随有血尿的表现。要通过泌尿系彩超、尿液分析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蛋白尿,要补充优质高蛋白的食物,如牛肉、牛奶、瘦肉等。控制液体的入量,注意休息,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治疗。
糖尿病生的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梁茵 主任医师
本溪市中心医院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经过控制,在早期可以引起流产以及胎儿畸形。在孕中期时,可以发生心脏畸形。在孕晚期时,可以导致胎儿体积过大,也可以引起胎儿低血糖。血糖控制不好,还可能胎死宫内。另外,如果孩子出生后,还可以容易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代谢疾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