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诊断包括症状表现(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加重、不能自行定位、冷热刺激加剧疼痛等)和临床检查(牙体情况、探诊、叩诊等);根尖周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有疼痛、肿胀等表现及相应临床检查,慢性一般无明显自发痛、可伴窦道开口等及相应临床检查,不同人群在两者诊断中表现不同。
疼痛特点:自发性阵发性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且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患者常感觉疼痛来自患牙附近的对颌牙或邻牙。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上牙痛,但实际患牙是下牙。
温度刺激反应:冷热刺激会加剧疼痛。当用冷水或热水刺激患牙时,疼痛明显加重。对于可复性牙髓炎,去除刺激后疼痛可很快缓解;而不可复性牙髓炎,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较长时间。
临床检查:
牙体情况:可发现龋病、楔状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病变,或者有深牙周袋等情况。比如龋病发展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此时患牙对温度等刺激敏感。
探诊:用探针探查时,可发现穿髓点,尤其是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探诊易引起剧烈疼痛。
叩诊:早期牙髓炎叩诊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能出现轻度叩痛。
根尖周炎的诊断
急性根尖周炎
症状表现:
疼痛特点:初期患牙有轻微疼痛,咬紧牙时疼痛可暂时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跳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位置。例如,患牙咬合时疼痛明显,不敢咀嚼食物。
肿胀情况:患牙根尖部牙龈潮红,可能出现肿胀,初期肿胀范围局限,随着病情进展,肿胀范围扩大,可伴有面部肿胀,严重时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临床检查:
叩诊:叩痛明显,垂直叩诊时疼痛剧烈。
牙髓活力测试:牙髓活力丧失,对冷热等刺激无反应。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根尖周组织影像模糊,有低密度阴影。
慢性根尖周炎
症状表现:一般无明显自发痛,可能有咀嚼不适或轻微钝痛。部分患者可在患牙根尖部牙龈发现窦道开口,按压窦道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临床检查:
牙体情况:多数患牙有龋坏、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病变,牙髓活力大多丧失。
叩诊:可有轻度叩痛或无叩痛。
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有低密度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界清楚,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显致密,这是慢性根尖周炎的典型X线表现,如根尖周肉芽肿表现为根尖部有圆形的透射影像,边界清楚,周围骨质正常;根尖周囊肿则可见较大的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有一圈阻射的白线围绕。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诊断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差,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牙齿相关的不适表现,如是否哭闹、拒食等;女性在孕期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到孕期的特殊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有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如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更容易发生牙体牙周病变,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其口腔卫生情况;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根尖周炎等疾病可能更容易反复发作,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对口腔病变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