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18-25岁左右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炎的疾病,病因有智齿萌出不全形成盲袋及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红肿、张口受限、口臭及全身发热等症状,通过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局部冲洗、切开引流及全身用抗生素等,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增强抵抗力等预防。儿童少发但也要注意口腔清洁,女性经期及男性也需注意相关方面预防智齿冠周炎。
一、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人类的智齿一般在18-25岁左右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故被称作“智齿”。
二、病因
1.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常因萌出空间不足,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于盲袋内,且不易清洁,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熬夜、过度疲劳等情况,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冠周炎。
2.细菌感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在智齿萌出不全形成盲袋的情况下,细菌可侵入盲袋内,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初期患者自觉智齿部位有轻微胀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跳痛或持续性胀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
红肿: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红肿,盲袋处有炎性渗出物,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
张口受限:炎症波及咀嚼肌时,可引起咀嚼肌痉挛,导致张口困难,影响进食和说话。
口臭:口腔内有异味,与盲袋内细菌滋生、食物残渣发酵等有关。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
四、诊断
1.口腔检查:可见智齿部分萌出,周围牙龈红肿,盲袋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用探针可探入盲袋内,有时可触及阻生的牙冠。
2.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帮助判断智齿的生长方向、阻生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冲洗盲袋: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将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局部涂布碘甘油等药物,以消炎、收敛。
切开引流:如果盲袋内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缓解疼痛。
2.全身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以控制感染。对于有发热、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保持口腔卫生,减少食物残渣在盲袋内的堆积。
2.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智齿萌出异常等情况,以便早期处理。
4.增强抵抗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冠周炎的发生风险。
对于儿童,由于智齿一般在青少年后期才开始萌出,儿童时期较少发生智齿冠周炎,但也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女性在智齿萌出及冠周炎发作期间,要注意经期卫生和自身抵抗力变化,男性也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生活习惯来预防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