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临产前胎膜破裂,是羊水破了的特定情况,其在定义、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处理原则上与广义羊水破了有联系与区别,孕周≥37周多终止妊娠,孕周<37周需评估胎儿情况等,非胎膜早破的羊水破了情况则对症处理。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正常情况下胎膜应该在规律宫缩开始后、宫颈口近开全时才会破裂。而羊水破了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胎膜早破属于羊水破了的一种情况,羊水破了更广义的理解是羊水从宫腔内流出,但胎膜早破有其特定的发生时间界定,即发生在临产前。
临床表现
胎膜早破:孕妇会感觉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不受控制,液体可能是清亮的,也可能混有胎脂等。有的孕妇可能开始是少量间断性阴道流液,之后变为较多量。而且胎膜早破后容易发生宫内感染等并发症,不同孕周发生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比如孕周较小的胎膜早破,孕妇除了阴道流液外,还可能面临早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胎儿发育不成熟等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比如年轻孕妇和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感染等风险相对更高。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孕妇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几率,在病史方面,如果孕妇有生殖道感染病史等,也会使胎膜早破的风险升高。
羊水破了(狭义的胎膜早破情况):主要就是阴道流液,和胎膜早破的主要临床表现相似,但需要注意区分是真正的胎膜早破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阴道流液,比如阴道炎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但一般和胎膜早破的液体性质等有区别,胎膜早破的液体pH值等有特定的变化,可通过相关检查来鉴别。
相关检查
胎膜早破:会进行阴道窥器检查,可见阴道后穹窿有羊水积聚;pH试纸检测,正常阴道分泌物pH值为4.5-5.5,羊水pH值为7.0-7.5,胎膜早破时阴道流液pH试纸变蓝;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羊水量等情况,对于孕周较小的胎膜早破,还可以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检查的操作和解读可能需要更谨慎,比如高龄孕妇可能存在其他合并症,在超声检查等方面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孕妇在检查时也需要医生充分沟通病情,病史方面有特殊情况的孕妇要详细询问并在检查中重点关注相关指标。
羊水破了(狭义):同样会进行上述阴道窥器检查、pH试纸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来明确是否是胎膜早破。如果是一般的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导致的类似羊水破了的感觉,通过检查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处理原则
胎膜早破:对于孕周≥37周的胎膜早破,多考虑终止妊娠,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等方式。对于孕周<37周的胎膜早破,需要评估胎儿情况,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儿肺成熟等治疗,同时要预防感染等。不同年龄的孕妇在处理上要考虑其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生育意愿等,比如年轻孕妇可能更倾向于尽量延长孕周保障胎儿更好的预后,而高龄孕妇可能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生活方式方面,在保胎过程中要建议孕妇避免剧烈活动等。病史方面有特殊情况的孕妇在处理时要更加谨慎,比如有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孕妇在保胎时要加强抗感染措施等。
羊水破了(狭义):如果明确是胎膜早破按照胎膜早破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阴道流液则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比如治疗阴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