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牙龈炎、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药物因素、内分泌紊乱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牙龈炎因牙菌斑堆积致牙龈发炎红肿出血,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血液系统疾病因凝血功能异常致牙龈反复出血;长期服抗凝药、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也会引发牙龈出血。
一、牙龈炎
1.成因与机制: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主要原因,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龈边缘,其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红肿,容易出现出血症状。比如长期不认真刷牙,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牙菌斑更容易沉积,进而引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2.人群差异: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可能患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成年人中,长期吸烟、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患牙龈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更易出现妊娠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出血。
二、牙周炎
1.成因与机制: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炎症持续存在,会导致牙龈经常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等症状。例如一些患有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的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为牙周炎。
2.人群差异: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会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但年轻人如果口腔卫生长期不佳,也可能患上牙周炎;吸烟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很多,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
三、血液系统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因与机制: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容易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成年人都有可能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牙龈出血症状更明显。
2.白血病:
成因与机制: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牙龈会反复出血,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比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患白血病出现牙龈出血;男性和女性在发病几率上无明显特定差异,但不同类型白血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
四、其他原因
1.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如服用华法林等,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例如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口腔治疗等情况下容易出现牙龈出血。
2.内分泌紊乱:除了妊娠期女性的激素变化外,长期的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牙龈炎症等口腔表现,而牙龈出血是其中常见症状之一。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使牙龈更容易发炎出血;过度饮酒也可能导致口腔局部的刺激,引发牙龈出血。例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牙龈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