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的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与遗传、脂肪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多表现为皮下可推动的局限性肿块超声呈边界清晰高回声团块小无症状可观察大等情况需手术粉瘤是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致潴留形成的皮肤附属器良性病变因皮脂腺导管堵塞等致潴留通常为与皮肤紧密粘连有小黑点的肿块感染时红肿疼痛等确诊通常建议手术感染时先抗感染再手术儿童患两者需谨慎评估妊娠期需综合考虑孕期情况老年人据病情处理。
一、定义与本质
1.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异常增生,属于间叶组织肿瘤范畴。
2.粉瘤(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本质是皮肤附属器的良性病变。
二、病因差异
1.脂肪瘤:可能与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脂肪瘤病相关基因异常)、脂肪代谢紊乱(如高脂饮食、肥胖等导致体内脂肪代谢失衡)、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2.粉瘤:主要病因是皮脂腺导管堵塞,常见诱因包括皮肤清洁不佳致皮脂腺分泌物积聚、外伤导致皮脂腺导管受损阻塞、毛囊口角化过度等,进而使皮脂腺内容物潴留形成囊肿。
三、临床表现区别
1.脂肪瘤:多表现为皮下单个或多个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边界清晰,可推动,一般无疼痛等自觉症状,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及腹部等脂肪较多部位,大小不等,小的如花生米,大的可占据局部较大范围。
2.粉瘤: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直径多在1~3厘米,表面皮肤多可见小黑点(为阻塞的皮脂腺开口),肿块与皮肤紧密粘连,不易推动,若发生感染,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表现,感染消退后可能遗留瘢痕。
四、影像学特点
1.脂肪瘤: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呈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表现。
2.粉瘤:超声检查可见囊性暗区,边界清楚,内部透声可,有时可见点状强回声(提示内容物成分);MRI检查呈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表现,若合并感染,周围组织可见水肿信号。
五、治疗原则
1.脂肪瘤: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脂肪瘤,可定期观察;若瘤体较大、影响外观或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不适,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怀疑恶变时,需手术切除。
2.粉瘤:一旦确诊,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是有感染史或经常继发感染的粉瘤。若发生感染,需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局部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感染扩散。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脂肪瘤或粉瘤时,需谨慎评估。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粉瘤感染时更易扩散,家长应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挤压,若发现肿块异常增大、红肿热痛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2.妊娠期女性:若妊娠期发现脂肪瘤或粉瘤,需综合考虑孕期情况,脂肪瘤若无特殊不适可暂观察,粉瘤若发生感染需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方式,手术需谨慎权衡孕期风险后决定。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对于脂肪瘤或粉瘤的处理需根据具体病情,若瘤体无明显变化且无症状,可密切观察,手术需评估老年人身体基础状况,确保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