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癌与肾癌在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存在差异,不同人群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有差异,长期吸烟增肾癌风险,有肾盂结石等病史增肾盂癌风险,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治疗需个体化。
一、发病部位
肾盂癌:是发生在肾盂或肾盏上皮组织的肿瘤。肾盂是连接肾实质和输尿管的部分,呈扁漏斗状,肾盏是肾盂的分支,围绕在肾乳头周围。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肾实质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二、病理类型
肾盂癌:常见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约占80%-90%,其次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鳞状细胞癌常与结石、感染等慢性刺激有关,腺癌相对少见。
肾癌:常见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约占70%-80%,还有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等亚型。
三、临床表现
肾盂癌:早期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呈间歇性发作,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条索状血块,伴有腰部钝痛,当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肾癌: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称为肾癌三联征,但出现三联征时往往已属晚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高血压、血沉增快等副瘤综合征表现。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肾盂癌: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或肾盏内充盈缺损、肾盂积水等;超声检查可发现肾盂内低回声肿块;CT检查可见肾盂或肾盏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有强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肾盂癌的诊断也有帮助,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肾癌:超声检查可发现肾实质内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肿块,增强扫描早期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MRI检查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特点与CT类似。
五、治疗方法
肾盂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采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包括患肾、全长输尿管及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对于低期低级的单侧表浅肾盂癌也可考虑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或放疗等。
肾癌:早期肾癌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晚期肾癌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等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等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六、预后情况
肾盂癌:预后与病理分期、分级等有关,早期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而晚期患者预后较差。一般来说,高分级、晚期的肾盂癌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较高。
肾癌:早期肾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肾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一定延长,不同的分子分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会影响预后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肾盂癌和肾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肾癌的风险可能增加;有肾盂结石、感染等病史的人群肾盂癌发病风险可能升高。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注重机体的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在疾病表现和治疗反应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需要个体化对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干扰等情况。



